節氣定義:
春分,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之第四個節氣?!按悍终?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”。一個“分”字道出了晝夜、寒暑的界限。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,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。歷書中記載“斗指壬為春分,約行周天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當春之半,故名為春分。
”春分"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于0°的時刻,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五前后(公歷約為3月19日~22日期間)。在時間段上也指太陽位于黃經0°和15°之間的位置,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,公歷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。
春分的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南北半球季節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。
北半球各地從冬至開始白晝越來越長,但是從春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長。
氣候特征:
俗話講:“春分麥起身,肥水要緊跟”。一場春雨一場暖,春雨過后忙耕田。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,春管、春耕、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。春分過后,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,要加強田間管理。由于氣溫回升快,需水量相對較大,農民朋友要加強蓄水保墑?!按悍蛀溒鹕?,一刻值千金”。
養生事項:
現代醫學研究證明: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,由于新陳代謝的不協調,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,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,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。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。如當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產生,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,究其原因,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。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,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里,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,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,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,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,將會有益于我們人類健康。
預防:
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、晝夜均等、寒溫各半的時期,所謂"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"所以我國自古就有"春分風不小,要防痛深擾"的說法.
——易五更晨瀉
第一,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,但陽虛之體,陽弱不能與陰平衡,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,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,特點是餐泄,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。
第二,舌苔白,脈沉而弱,怕冷,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,以溫中扶陽。平時可常用干姜燉湯或吃干姜燉雞湯。
——易腹痛腹瀉
第一,因春天風大,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,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,更易出現腹痛腹瀉,其特點是腹痛明顯。
第二,養生的辦法是大風天,少到戶外受風,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。
第三,春分前后,要防止受涼。
第四,做菜多用干姜,因為干姜能溫中。
——易感冒、流涕
春分時期風多、風大,易感冒流涕,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,增強免疫力。